普洱茶,多為餅,好壓制。在云南大理有一種普洱茶,似窩頭,謂沱茶。
稱茶
9月22日上午,下關沱茶博物館,3位沱茶制作技藝傳承人身著白族服裝,演示下關沱茶制作技藝:
稱茶
一位“金花”負責配茶,拼配茶稱足一百克,倒入蒸茶筒。
一位“阿鵬”接過茶筒,放在蒸汽口上。稍頃,茶筒上有裊裊蒸汽升騰。轉手取出一只白布袋,罩在茶筒上。翻轉茶筒,茶葉跌入袋底。抖、扭、按、揉,數十秒便完成了揉茶過程。
另一位“阿鵬”接過茶袋,放入條凳下的壓模,坐上條凳壓制成型。
揉茶
揉茶壓茶
這看似簡單的流程里,有一門絕技——揉茶。
壓茶
“120年來,沱茶加工制作技藝不斷改進,揉茶的技藝卻始終不能被機器所替代?!毕玛P沱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家興從事揉茶工藝40余年,掌心長起厚厚的繭子。
“手工揉茶的過程,收口是最難的。如果凹凸不平,做出的沱茶要么橢圓,要么高矮不一,做不成標準的形狀。沱茶的光澤度、松緊度都需要人工掌握?!崩罴遗d說。
非遺技藝傳承人李家興
“我喝了40多年的沱茶,味道始終沒有改變,最關鍵的原因,就在于它的拼配配方和加工技藝代代傳承。”李家興這句話,很能打動人。
沱茶的拼配配方,體現(xiàn)了一個“融”字,將不同產地、不同等級、不同年份的原料茶進行立體化、多元化拼配。拼配技藝經幾代茶人手手相傳、并不斷優(yōu)化,已形成成熟穩(wěn)定、獨具優(yōu)勢的拼配體系。
這也是大理被譽為“亞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”的一個鮮活印證。
晾曬除濕
清朝末年,茶馬互市從滇南茶區(qū)逐漸轉移到下關,下關茶葉精加工技術和貿易往來突飛猛進。為便于馬幫長途販運,1902年,喜洲商幫“永昌祥”商號創(chuàng)辦者嚴子珍在滇南茶區(qū)制作的“姑娘團茶”的基礎上,改進創(chuàng)制了外圓內凹呈碗臼形的“坨茶”(滇人習慣將塊狀的東西稱為“坨”),主銷四川沱江一帶,因有“沱江水,下關茶,香高味醇品質佳”之美譽,“坨茶”慢慢演變?yōu)椤般琛薄?
現(xiàn)在,已經不需要馬幫運輸,為什么還費力氣地保持“坨”型?
壓茶
“碗臼形的緊壓造型,與空氣接觸面積大,利于陳化,形成特有的香味和口感。”李家興說,2011年,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在下關沱茶的生產車間里,水汽氤氳。工人們身著淺藍色的工作服,3人一組,稱茶、揉茶、壓茶,流暢而忙碌。
一個個加工成形的沱茶,裝上一架架鏤空的金屬架子,源源不斷地運往下一道工序。
沱茶生產車間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
下關沱茶從這里走出,帶著獨有的香氣,名揚海內外。
用蒼山雪水泡下關沱茶,更是另有一番風味。
不想來品一品嗎?
文字記者:秦蒙琳 陳鑫龍 段蘇航
攝影記者:陳飛
通訊員:王觀遠 王夏磊
來源:云南網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